close

 

  儒略歷(Julian Calendar)

  我們今天用的日歷一年12個月,平年365天,閏年366天。這種歷法是一種太陽歷,可追溯到公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大帝的歷法改革,凱撒采納古羅馬天文學家Sosigenes of Alexandria的建議,將一年定為365天,閏年366天,一年分為12個月,月曆每四年加一天為閏日,這樣算起來平均一年是365。25日。凱撒的名字叫儒略·凱撒(Julia Ceasar),所以由凱撒確立的這種歷法叫儒略歷(Julian Calendar)。

  在凱撒建立新的歷法時,還沒有耶穌基督,所以那時候的年號與現如今是不同的,采用羅馬建城紀年。現如今日歷上公元元年的確立是在公元525年由東羅馬皇帝迪奧(Dionysius Exiguus)開始,迪奧為了能夠方便計算耶穌的復活日,於是將耶穌誕生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。在英文中用A。D。表示,A。D。來源於中世紀的拉丁文Anno Domini,其意義是“主的生年”。公元元年之前,用B。C。表示,意為“耶穌之前”(Before Christ)。

  格裡高利歷(Gregorian Calendar)

  格裡高利歷,是國際通用的歷法,即公歷。由羅馬天主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(Pope Gregory 13)於公元1582年10月啟用。格裡高利歷是在儒略歷的基礎上,對閏年設置做了一些調整,按儒略歷,每四百年中有一百個閏日,格裡高利歷將一百個閏日減為九十七個。格裡高利十三世做這個調整是出於宗教原因,是為了精確計算耶穌復活日。因為實際上一個回歸年為365。24219日,儒略歷到公元1582年已經累計了十天誤差(多了十天,或者說與實際季節相比慢了十天。)所以格裡高利十三世下令公元1582年10月4日(儒略歷)的下一天為公元1582年10月15日(格裡高利歷)星期保持連續不變。

  經過這樣的過程之後,便完成了從儒略歷到格裡高利歷的更替。但是這樣產生了一個效應便是從歷史上看來公元1582年10月5日至14日這十天“憑空消失”了。其實是因為兩種歷法版本的更替,這十天從來也沒有存在過,所以又稱作“消失的十天”。目的是為了消除掉積累的誤差。修改置閏法則之後格裡高利歷的平均歷年長度已經達到了365。2422日。這已經非常接近於真實的回歸年長度了。日曆可以說已經相當精確了。到今天,格裡高利歷已被世界廣泛采用,成為國際通用歷法。中國使用格裡高利歷是在公元1912年1月1日,中華民國成立之時。但由於歷史原三角桌曆因,依舊使用中華民國記年。類似的情況如日本至今還保持著天皇年號紀年,比如平成某某年。公元1949年10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正式采用公元紀年法。

  發展

  由於日歷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,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,經過一番變動,編制成自家的日歷。再往後,隨著日歷向大眾化,家庭化的發展,人們也就把歷書上的干支月令,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歷上,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月曆
    全站熱搜

    糖果樂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