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芳菲歇去何須恨,夏木陰陰正可人”。七月的梅公司命名山,湖光點點,垂柳輕拂,一轉一折間,時有良田美池、屋舍儼然之可觀。而蕩漾著的綠色,更是讓人在炎炎酷暑中覺著一絲涼命名意。村外,一台簇新的4S改名-MBR膜技術污水處理器正在運轉,遠處,還有一座新建的太陽能垃圾分類處理站——整個村莊在青山綠水間透出一股現代新農村的氣息。
這就是梅山。幸福梅嬰兒命名山。
梅山村地處胡陳和力洋、長街交界,由梅山、廟下、塘裡餅三個自然村組成。新世紀以來,梅山村經過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,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派文明、生態、現代的新農村景像。
然而,十年前的梅山村並非如此。老村主任蔣思林介紹說,以前村子又髒又亂,糞坑、柴蓬、雞舍到處都是,垃圾遍地,有些人家甚至連家都邁不進。說起梅山近 年來的變化,他不無感慨,“我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”。從2005年初村莊環境整治開始,到2006年創建並通過縣新農村驗收,到2007年年底通過 市級新農村驗收,蔣思林都是親力親為者。他清楚記得,2006年縣裡搞新農村建設,胡陳鄉上報的名單中一開始並沒有梅山的名字,心情迫切的村班子聽說後馬 上主動找到鄉領導,表達了要建新農村的願望。但名單已經上報,是後來鄉領導特別從農辦為梅山爭取到了一個名額。
村班子要建設新農村的態度很堅決,但梅山的集體經濟基礎薄弱,底子差,搞建設只能自己動手,因地制宜。為了節省開支,原料新生兒命名盡可能就地取材,人員盡可能發動村裡的閑散勞動力。就這樣,梅山硬是克服了各種困難——舊村改造,村莊綠化,道路硬化,溪流整治,池塘整修,祠堂翻修……一場全民皆兵的新農村建設在梅山轟轟烈烈開展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