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中的溫暖歸宿
走入嘉義市共和路,映入眼簾的檜木桶是過去阿裏山森林鐵路的起站── 北門驛,一排新式建築中,有間不起眼的木造房屋,斑駁的匾額上寫著「玉山旅社」。「我曾經來住過一次,叫番仔間。以前差不多六七十年前,那時候還沒車,都 拿扁擔。」當地耆老王茂源回憶六十年前的光景,在他心中,玉山旅社是旅人往返阿裏山的歸宿,留著旅行的塵埃與歲月的風霜。

 玉山旅社是日治時代的舊建築,由當時北門驛副站長陳聰明經營。因為鐵路班次少,往返阿裏山的林務局員工和小販,必須在山下過夜,玉山旅社便成了不可或缺 的歇腳處。以前在北門驛工作的林務局員工江振裕說:「當時是這樣,以前阿裏山交通不方便,一日只有一班車而已,玉山旅社都是阿裏山下來的人,有工人也有老 百姓。」

 一九七二年陳聰明去世後,玉山旅社經過幾次轉讓,最後由當地居民侯陳彩鳳經營。然而當時因為禁止伐木,北門驛不再作為運送輸紐,加上阿裏山公路開通,居民上下山不必倚靠一天只有一班的火車,導致玉山旅社住宿人數大幅減少、生意一落千丈。

 為了生存,玉山旅社淪為特種行業的交易場所,出入的人變得複雜。「他們之前在把隔間打掉的時候,天花板裡面有很多海洛因、針頭。所以警察最喜歡去抄哪 裡?最喜歡去抄玉山旅社。」曾經擔任玉山旅社一年多掌櫃的張思嫻說,許多居民因為不堪其擾而搬走。後來因為多次遭到取締,以及長期經營不善被迫歇業。從 此,旅社荒廢了將近十年,附近同時期建造的房屋都已改建成新式建築,玉山旅社也面臨拆除危機。

 直到二OO九年,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發起「搶救玉山旅社」行動,結合當地民眾的力量進行整修。發起人余國信以『玉山旅社咖啡』重新開張,除了咖啡,也提 供背包客住宿。他表示:「現在台灣人做的事情就是逃離歷史,車站變美術館、美術館變咖啡廳,咖啡廳變什麼?玉山旅社如果沒有『旅客』這件事情,我們就失去 意義。」張思嫻也認為,應該要保留玉山旅社原本的模樣。「既然是一個老房子不是要去變新,你要保留它的味道。」

 六十年來,玉山旅社看著北門驛的興衰,也在時代的浪潮裡載浮載沈。余國信認為,玉山旅社不只是舊時代的建築,也見證了歷史流動的痕跡,如果輕易拆除以後 就只能以照片緬懷。他說:「以前這個車站很重要,人來人往。人來人往是什麼?自己看照片;以前前面有雜貨店,自己看照片;以前前面有一間旅社,自己看照 片。講半天,整個車站都拆掉看照片。它還是古蹟嗎?」

 即使檜木樑柱在歲月中逐漸腐朽,舊時的風華也在歷史侵蝕下顯得黯淡;玉山旅社在許多嘉義人心中依舊是無法取代的建築。儘管昏黃的燈光顯得衰老,它始終是旅人舟車勞頓時溫暖的歸宿,永遠在阿裏山腳靜靜守候。


網路拜拜, 變頻器,衛星追蹤器,顯微鏡,修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糖果樂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